台州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校,202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在新兴的滨海城市——浙江台州。
学校现有教职工171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以上层次人才40人,浙江省151人才等省级人才80余人,博士700余人。
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4家直属附属医院。建立了制药化工、材料建筑、智能制造、电气信息、生命环保等一批与产业群良性互动、共生发展的学科专业群,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和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各1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7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各1个,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生态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艾瑞深校友会学科排名“中国高水平学科”序列,生态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0强。位居自然指数国内高校前150位,在最新的ESI全国大学排名榜中位居第268名。
一、招聘计划
硕士研究生要求在30周岁及以下(在1993年2月29日以后出生),博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硕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在40周岁及以下(在1983年2月29日以后出生),正高职称一般要求在45周岁及以下(在1978年2月29日以后出生),特别优秀或紧缺人才年龄限制可适当放宽。
“招聘计划一”2024年全年实施。自公告发布之日起7个工作日后,由各二级学院根据各岗位报名情况,不定期组织考试(面试),不受最低开考比例限制。
“招聘计划二”(招聘硕士研究生的6个岗位)将增加笔试测试,开考比例为1:3,若报考且通过资格审查人数达不到招聘计划数3倍的岗位,将核减或取消计划数。报名截止时间2024年4月12日。
2024年专任教师招聘计划一(博士或副高) |
序号 |
二级学院 |
岗位名称 |
所需专业或研究方向 |
学 历 (职称) |
人 数 |
备 注 |
1 |
各二级学院 |
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 |
不限学科方向 |
博士 |
10 |
|
2 |
人文学院 |
教学科研岗1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2 |
新闻传播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3 |
中国史类、世界史类 |
博士 |
2 |
|
教学科研岗4 |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方向) |
博士 |
1 |
|
3 |
商学院 |
教学科研岗5 |
工商管理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6 |
理论经济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7 |
应用经济学类 |
博士 |
2 |
|
教学科研岗8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9 |
法学类 |
博士 |
1 |
|
4 |
外语学院 |
教学科研岗10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11 |
俄语语言文学 |
博士 |
1 |
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具有高级职称;2.具有博士后经历 |
教学科研岗12 |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方向) |
博士 |
1 |
|
5 |
电信学院 |
教学科研岗13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类、控制科学与工程类、仪器科学与技术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1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软件工程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15 |
网络空间安全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16 |
数学类、统计学类 |
博士 |
4 |
|
6 |
生命学院 |
教学科研岗17 |
生物学类 |
博士 |
1 |
从事合成生物学、微生物遗传育种、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微生物发酵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独立2年企业、研究院/所产品研发和生产经历的博士和高级工程师优先考虑。 |
教学科研岗18 |
生态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博士 |
2 |
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修复生态学、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微藻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独立2年企业、研究院/所产品研发和生产经历及较强工程设计能力的优先考虑。 |
教学科研岗19 |
生物与医药 |
博士 |
2 |
从事免疫学、动物疫苗、疫苗佐剂、药物递送系统、诊断制品、抗体工程、药物制剂、生物制药等领域的研究,具有独立2年企业、研究院/所从事动物疫苗和生物药物产品开发且海外留学经历的博士后和高级工程师等优先考虑。 |
7 |
医化学院 |
教学科研岗20 |
化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22 |
药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23 |
化学工程与技术类 |
博士 |
2 |
|
8 |
艺术学院 |
教学科研岗24 |
艺术学理论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 |
博士 |
5 |
|
9 |
教育学院 |
教学科研岗25 |
教育学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26 |
教育学类 |
硕士 |
2 |
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1.具有中小学正高级职称;2.具有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 |
教学科研岗27 |
学前教育学 |
博士 |
1 |
具有岗位相关的副高职称人员学历可放宽到硕士。 |
教学科研岗28 |
教育技术学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29 |
心理学类 |
博士 |
2 |
|
教学科研岗30 |
美术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31 |
体育学类 |
博士 |
2 |
|
10 |
航空学院 |
教学科研岗32 |
机械工程类、电气工程类、农业工程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33 |
控制科学与工程类、仪器科学与技术类 |
博士 |
2 |
|
教学科研岗34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类、力学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35 |
信息与通信工程类 |
博士 |
1 |
|
11 |
建工学院 |
教学科研岗36 |
土木工程类、地质学类 |
博士 |
4 |
|
教学科研岗37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38 |
交通运输工程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39 |
建筑学类 |
博士 |
1 |
|
12 |
医学院 |
教学科研岗40 |
基础医学类 |
博士 |
2 |
|
教学科研岗41 |
生物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42 |
护理学类 |
博士 |
2 |
|
教学科研岗43 |
临床医学类 |
博士 |
2 |
|
13 |
马学院 |
教学科研岗44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政治学类、哲学类、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经济学 |
博士 |
5 |
|
教学科研岗45 |
课程与教学论(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
博士 |
1 |
|
14 |
材料学院 |
教学科研岗46 |
机械工程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47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博士 |
3 |
|
教学科研岗48 |
化学类 |
博士 |
1 |
|
教学科研岗49 |
电子科学与技术类 |
博士 |
1 |
|
15 |
药学院 |
教学科研岗50 |
药学类 |
博士 |
4 |
|
16 |
高研院 |
教学科研岗51 |
化学类、药学类 |
博士 |
2 |
药物合成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2 |
化学类、兽医学类、药学类 |
博士 |
1 |
靶向药物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3 |
药学类 |
博士 |
2 |
天然药物与健康产品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4 |
生物学类 |
博士 |
1 |
生物多糖代谢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5 |
化学类 |
博士 |
1 |
均相催化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6 |
生物学类 |
博士 |
1 |
信号传导与分子医学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7 |
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 |
博士 |
4 |
分子病理与精准医学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8 |
化学类 |
博士 |
2 |
电化学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59 |
哲学类 |
博士 |
3 |
和合文化研究院 |
教学科研岗60 |
化学类 |
博士 |
1 |
药用天然产物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61 |
化学类 |
博士 |
1 |
先进光电能源材料研究所 |
教学科研岗62 |
中药学类 |
博士 |
1 |
新药创制研究中心 |
教学科研岗63 |
材料科学与工程类 |
博士 |
2 |
先进涂层材料研究所 |
17 |
行政部门 |
教学科研岗64 |
专业不限 |
博士 |
2 |
|
2024年专任教师“招聘计划二”(硕士) |
序号 |
二级学院 |
岗位名称 |
所需学科专业 |
学历(职称) |
人 数 |
备 注 |
笔试分数比例 |
面试分数比例 |
备注 |
1 |
电信学院 |
教学科研岗1 |
网络空间安全类 |
硕士及以上 |
1 |
|
岗位相关专业知识40% |
试讲60% |
开考比例1:3,报名系统网址:http://qssy.zjks.com/tyzpwb/,报名时间:2024年3月5日9:00-4月12日17:00 |
2 |
教育学院 |
教学科研岗2 |
体育学类 |
硕士及以上 |
1 |
乒乓球一级运动员 |
教学科研岗3 |
硕士及以上 |
1 |
网球一级运动员(含软网) |
3 |
医学院 |
教学科研岗4 |
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
硕士及以上 |
1 |
本科为临床医学类、医学技术类、基础医学类专业 |
教学科研岗5 |
护理学类 |
硕士及以上 |
1 |
本科为护理学类专业 |
教学科研岗6 |
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硕士及以上 |
1 |
本科为以下专业之一: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 |
二、引进类别
1.学科领军人才(A-C类)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相应成果并具备国家、省级各类人才水平。
2.学科带头人(D类)
在本学科领域取得相应成果并具备省级各类人才水平(水平标准见参考目录)。对于未经省级部门认定人才水平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的人才,需符合下列3项中的2项,一般要求年龄在50周岁及以下,单项业绩特别突出和紧缺急需的人才,条件可适当放宽:
(1)自然科学类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不包括专项基金、主任基金和青年基金);社会科学类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项(不含青年基金);或主持完成2项横向项目或成果转化项目,且单个项目到款(转化)金额500万元以上。
(2)社会科学类教师以第一作者(不含共同第一作者,下同)或第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至少1篇为一级权威,期刊定级按台州学院标准执行,下同);理学、农学和医学类教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至少4篇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或SCI一区,SCI分区按中科院JCR大类分区,分区以发表文章当年数据为准,不含会议收录论文,不含综述性或评述性论文,下同);工学类教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至少3篇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或SCI一区),或在SCI、EI收录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
(3)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第二等次及以上奖励,或获得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级一等奖。
自然科学类教师的业绩成果要求是近五年取得,社会科学类教师业绩成果要求是近八年取得。
国(境)外人才在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或经同行专家评议具备上述当量科研业绩,可作为学科带头人引进。
3.学术带头人(E类)
在各自学科或专业领域有较突出贡献,可起带头作用的专家或学者,具备担任学术带头人的能力与水平,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博士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或国外知名高校(单科性院校除外),且符合下列3项条件中的2项的高层次人才,一般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单项业绩特别突出和紧缺急需的人才,条件可适当放宽:
(1)自然科学类教师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不包括专项基金、主任基金和青年基金);社会科学类教师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项(不包括青年项目),或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2)近五年社会科学类教师以第一作者或第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一级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或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CSSCI(核心版)上发表论文4篇(1篇一级论文视同2篇CSSCI论文,下同);理学、农学和医学类教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至少2篇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或SCI一区);工学类教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其中至少2篇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或SCI一区),或在SCI、EI收录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3)近五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第三等次及以上奖励;或获得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及以上,或为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
国(境)外人才在境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担任相当于助理教授及以上职务的专家学者,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或经同行专家评议具备上述当量科研业绩,可作为学术带头人引进。
4.博士(F-H类)
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严谨求实的作风和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学术思想活跃,科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发展潜力。
(1)F类
优秀青年学术骨干;或教学科研业绩达到G类要求的扶持发展学科博士(扶持发展博士学科目录每年由校长办公会议审定,下同)。
青年学术骨干基本要求如下:
在各学科或专业领域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拥有培养成为省部级以上人才的青年学者的潜力,具备担任学术骨干的能力与水平,要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或本学科最高学位),博士毕业于国内“双一流”大学或国外知名高校(单科性院校除外),且符合下列3项条件中的2项的青年人才,单项业绩特别突出和紧缺急需的人才,条件可适当放宽:
①自然科学类教师近五年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或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社会科学类教师近五年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②近五年社会科学类教师以第一作者或第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一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或CSSCI(核心版)上发表论文3篇及以上;理学、农学和医学类教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一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或在学科顶刊、影响因子大于10的Nature、Science、Cell子刊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工学类(材料类专业按理学要求)教师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一区及以上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SCI、EI收录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及以上。
③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第三等次及以上奖励。
(2)G类
教学科研业绩优秀博士;或教学科研业绩达到H类要求的扶持发展学科博士。
教学科研业绩优秀博士要求如下:
教学科研业绩优秀博士分为自然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其中自然科学类博士近五年教学科研业绩需满足下列3项中的1项:
①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项目1项;
②化学类和材料类博士以第一作者或第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SCI一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理学、农学和医学类教师以第一作者或第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或SCI一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工学类教师或以第一作者或第一(或最后)通讯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或SCI一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或在SCI、EI收录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及以上;
③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及以上奖励。
社会科学类博士近五年的教学科研业绩需满足下列3项中1项:
①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
②以第一作者发表CSSCI(核心版)收录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③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三等及以上奖励。
(3)H类
学校引进的应届博士根据学科差异,近五年业绩应达到相应学科的基本条件,达不到基本条件的不予引进(扶持发展学科博士除外)。
化学类和材料类博士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SCI一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医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和生态类博士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工学类博士以第一作者在SCI或E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以第一作者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或SCI二区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社会科学类博士以第一作者在CSSCI(含扩展版)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博士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有工作经历的人才,根据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应用型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经同行评议可作为H类博士引进。
三、引进待遇
聘用人员除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外,学校还根据聘用人员的水平和层次提供购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相关待遇。
四、报名
1.应聘招聘计划一(博士或副高)岗位者请提交详细个人简历及相关成果证明材料发送至人事处邮箱,并注明应聘二级学院及学科(专业)岗位或高研院及相应研究所名称。
2.应聘招聘计划二岗位者需在招聘系统中报名,未在系统中报名者视为报名无效。应届毕业生应聘者需在2024年7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否则不予录用。
报名网址:http://qssy.zjks.com/tyzpwb/
报名时间:2024年3月5日9:00-4月12日17:00
资格初审时间:2024年3月6日9:00-4月15日11:00。
报考人员要仔细阅读诚信承诺书,按岗位要求和网上报名系统提示,如实、准确、完整地填写有关信息,上传使用官方网站提供的“照片审核处理工具”处理后的本人近期照片。对于招聘计划表格备注中的特殊要求需要在报名系统中详细填写。报考人员务必通过系统及时关注审查结果。
五、扶持发展学科目录
0202应用经济学(方向:金融学、国际贸易学)、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401教育学、0502外国语言文学(方向:英语语言文学)、0701数学、0710生物学(方向:生理学(具有医学背景))、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0808电气工程、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0813建筑学、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0835软件工程、0839网络空间安全、1001基础医学(方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1002临床医学(方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1011护理学、1357设计。
六、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浙江省台州市市府大道1139号台州学院人事处
邮政编码:318000
联系电话:0576-88660363
电子邮件:rsc@tzc.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二级学院及招聘学科专业)+本人姓名+学位+所学专业
联 系 人:高老师
台州学院
2024年2月29日